新闻动态

NEWS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 破题“双碳” 高能级创新平台让科技成果“转”出发展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3-10-10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努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路上,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将随之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机遇。这条“双碳”之路如何走好?如何把握时代发展机遇?

在四川成都兴隆湖畔,作为天府实验室的4个方向实验室之一,天府永兴实验室聚焦碳中和领域“卡脖子”难题进行集智攻关,正在以科技创新探索实现“双碳”目标的具体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促进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新动能?近日,记者走进天府永兴实验室,探索高能级创新平台如何激发科技创新,从而实现“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微信图片1.jpg

天府永兴实验室成果转化部负责人覃章健


选种、培育、产出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运行体系


找项目、拜访科学家、联系投资人……中秋、国庆节后,天府永兴实验室成果转化部负责人覃章健就又投入到“选种子”的工作中。

选种、培育、产出。以这三步走的实施步骤,天府永兴实验室建立起了科技成果转化运行体系。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从市场潜力大、能填补行业空白或实现国产替代进口的优质成果中选取种子通过成果转化类科研项目资助的方式进行育种,同时鼓励成果完成人在天府新区注册公司开展孵化,并积极对接外部投资机构对初创企业进行投资,这正是覃章健一直忙碌的重点工作。

“新型磁控连续有载调压变压器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在天府永兴实验室的展厅里,覃章健边介绍实验室近期开展的重点工作边举例。光伏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电源大规模接入电网时,会在接入点附近造成母线电压的频繁、大幅波动,造成相应的电压调节频度急剧增加,可能会影响电网的电压稳定、电能质量,甚至会引起次生的线路拥堵、稳定边界减小等隐患。而频繁的调压操作会大大增加传统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机械式分接头的动作频率和次数,导致其快速老化。

微信图片2.jpg


“基于磁场控制的连续有载调压变压器技术以磁场控制代替机械式分接头实现输出端电压的无级连续调节,可以彻底解决机械磨损、响应速度慢、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可对现有的有载调压变压器实现完全的升级替代。”覃章健介绍,这一项目将有力的推进此技术的产业转化,实现对传统机械式调压器的替代和升级,同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该技术解决了光伏发电等入网遇到的现实技术瓶颈,改善的电压控制功能将显著提高配电网电压控制水平,提高电能质量,创造更大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项目是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进行合作研发的项目。正如西南交通大学在交通领域为减碳作贡献,西南石油大学在能源领域有贡献,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有很多研究成果。天府永兴实验室把这些分散的力量集中、凝聚成一个更大的力量,同时为技术推进做支撑,促进成果转化。

目前,天府永兴实验室已梳理内部潜在成果转化项目11项,计划选取其中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予以成果转化专项支持,助力实验室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高校+企业+实验室

形成创新生态位上互补衔接


“实验室的研究项目大多以企业或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注重应用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覃章健告诉记者,天府永兴实验室的组建依托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10余所高校或科研院所,这些单位的基础研究成果是实验室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的源泉。

在他看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实验室是最好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校研究一般偏重基础研究,企业一般注重产业化和市场经营,高校的基础研究成果到企业产品化还存在一定距离,实验室正好起到了这种桥梁作用。”覃章健说,实验室在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现有基础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应用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正好为企业提供熟化后的产品和技术。


微信图片3.jpg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实验


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产业发展”的创新链条,正是天府永兴实验室的重要任务之一。天府永兴实验室提出了“基础研究引领,应用技术主导,技术集成创新,产业集群打造”的发展定位,与高校和企业形成创新生态位上的互补衔接。“实验室的研究内容有需方、也有供方,再加上我们正在建设一支稳定、强大的科研队伍,保证了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可持续不断。”覃章健说。

据悉,天府永兴实验室目前共招引全职人才65名,包括国家级人才1名,省级高层次1名,博士30名,硕士及以上人才占比高达98%,双一流高校人才占比超90%。此外,实验室还充分发挥多主体共建的人才资源优势,探索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建单位人才双聘、兼职到实验室工作的创新做法,柔性引进专家人才111人。

微信图片4.jpg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实验


“这得益于成都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地区发展态势以及提供众多的人才发展平台和机会。”覃章健表示,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平台和资金等保障条件持续支持,就好比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路和管网等基本建设一样,实验室就是科技创新的“基建”,只有通过高能级的实验室创新平台,才能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实验室的科技成果通过转移转化,被企业消化吸收,最终形成现代化的产品和服务,服务社会经济,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将推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聚焦六大研究方向

已成立13个研究中心


作为全国首个聚焦碳中和领域的省级实验室,2021年12月23日天府永兴实验室正式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揭牌,此举被看作是全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为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提供了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撑。

微信图片_20231017164049.jpg

成都科学城


在覃章健看来,四川作为清洁能源大省,得天独厚的优势便是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量极为丰富。尤其是水电,水电占比四川省总发电量的80%;再比如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天然气储量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实际上四川“天生”就有实现“碳中和”的优势。

依托这一优势,天府永兴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进入碳中和领域“国家队”行列。

“实验室近期正重点聚焦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碳捕集与利用、碳汇与地质固碳、减污降碳和碳中和集成耦合与碳中和有关的领域开展研究。”覃章健告诉记者,实验室虽正处建设起步期,但也取得一些阶段性进展,目前已经成立新型电力系统、零碳能源系统、CO2捕集新原理与技术等13个研究中心,围绕各研究中心成立时论证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同时也承担了国家和省市的一些重大项目。

根据《天府永兴实验室战略发展规划(2022-2030)》,到2030年,实验室不仅要攻克3~5项碳中和重大基础原创技术,突破20~30项应用关键技术,还要培育3~5家绿色低碳高科技企业。

未来,天府永兴实验室将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推进研究领域的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为成都加速建设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怡霏

联系我们

天府永兴实验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