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FIELD
碳捕集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但尚未有任何一种碳捕集方法可以独立、高效、经济且节能地完成二氧化碳(CO₂)捕集。低能耗、高稳定、规模化的CO₂捕集技术仍是世界空白。
天府永兴实验室CO₂捕集新原理与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国家碳中和战略需求,针对目前碳捕集技术的瓶颈和难点,以低能耗、低成本及高效率的CO₂捕集技术为目标,以CO₂电化学捕集为优势特色,从技术原理研究、捕集材料研发、扩试装备研制三个层面探索CO₂捕集新原理与新技术,全方位建成我国自主独创的CO₂捕集新技术体系,助力打造我国CCUS与工业低碳绿色转型的产业化创新高地。
研究团队由首席科学家谢和平院士领衔,形成“雁阵式”人才队伍,包括产业领域专家1人,技术管理人才1人,科研骨干7人。是一支具有化学、材料、化工等交叉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也是一支集化学工艺、材料工程及装备开发的专业团队。团队在CO₂捕集与利用领域深耕十余年,部署了多个原创性研究方向,以期实现CO₂捕集原理与理论的自主原始创新,并构建CO₂捕集全新技术体系。
长期从事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领域相关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CO₂矿化利用的二氧化碳捕集及利用(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CCU)思想,并率先成功建立CO₂矿化发电、超低能耗电化学CO₂捕集等碳减排利用技术。
四川大学研究员,主要涉及零碳能源与负碳技术研发及深地保质取芯探矿相关领域研究,研究低能耗CO₂捕集及利用技术、非常规水资源制氢技术及深部保质取芯技术。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课题等项目,已在Nature、Applied Ener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4篇。
针对目前CO₂捕集存在着高能耗、高成本的卡脖子难题,研究中心将从温差驱动的CO₂捕集技术(化学吸收法)、压力驱动的CO₂捕集技术(膜分离法、吸附法)、电力驱动的CO₂捕集技术(电化学法)三个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具体的研究方向如下:
1
图:化学吸收法技术原理及工艺再创新研究思路
2
图:接触器复合捕集体系的技术创新研究思路
3
图:CO2电化学捕集变革性技术研究思路
科研:028-60667710 办公:028-60667707 人力:028-60667706(成都)
610213(成都)
四川省天府新区集萃街619号天府海创园12号楼
天府永兴实验室公众号